芦苇评论 | 审美干扰仪、美以及平等
审美干扰仪、美以及平等
(加拿大)芦苇
你对镜中的自己满不满意?
波德莱尔写过一篇短文《镜子》,发表于1864年的《巴黎评论》:
一个奇丑的男人走进来照镜子。
“你为什么还要照镜子,既然你看到自己的面貌只能使你不愉快?”
那个奇丑的男人回说道,“先生,根据八九年的不朽的宣言,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;因此,我有权照镜子;至于愉快不愉快,这只关系于我的心情。”
从情理上来说,我也许是对的;但从法律的观点看来,他也没有错。
波德莱尔的语气多少有一点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挪揄,那这位幽默的“奇丑”男人有没有可能哪天被视作美男子从而“咸鱼翻身”呢?
有可能。
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特德·姜就写了一个小说:《赏心悦目: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》,讲述了一个与美及平等有关的魔幻故事。小说以相关人的自述为叙事手法,语言平淡从容,有明晰的纪实风格。小说家似乎也有挪揄“政治正确”的意思,“政治正确”本来是一种极为正确的浪漫,但它有时候也会成为“不平等”的原因。这部小说就写了这样一个充满幻想的稀奇之事——这一幻想也许在将来会成为现实,改变人们眼中的真实世界。
小说中的那所学校为了照顾长得不好看或对自己外貌不满意的人,让这些人不必因为貌不如人而自卑,就提出怪异的主张,要求每个学生入校时戴上“审美干扰仪”,这么一来,每个人眼里的美和丑就失去惯常标准了,大家眼里的每个人都“长得不错”,既没有长得好看的,也没有长得难看的。干扰仪让人失去对容貌的客观判断力。
这样古怪的提案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。小说针对这一提案将不同人群的想法汇集起来,娓娓道来,有简有繁,写得颇为独特。
至于这种“审美干扰仪”,它能解决连教育也无法解决的“以貌取人”的实际问题吗?不能。它实际上也剥夺了人对美的多样性的认识。
什么是美?美是一双明亮的眼眸,同时也可以是一双黑暗的眼眸;美是晴天,同时也可以是阴天;丰腴是美,清瘦也是美;幸福是美,痛苦也是美;美是一种言说,美同时也可以是一种不可言说;如果说,是上帝创造了美,那么,美必然是上天的恩赐,是存在的影子,故而,美也是由想象力的砖瓦搭建起来的奇妙世界,在那里,泪水可以成为彩色的颜料……
无论美是什么,美都有其绝对性——美是可知的,美是可以被体验到的,美具有恒久不变的某种要素,美是普遍存在的。这种绝对和普遍的感觉正是上天希望我们能在人生中有所把握的。因为美和自由一样,是绝对的、普遍的、永恒的。
美也有其特殊性。每一个时代,每一个人,都有特殊的美,美是有个性的。如果世上真有“审美干扰仪”这样的“神器”,美的本质就无法被认识到。美是内在的心灵感受,只有在这样的内在体悟中,人才能最充分地感受到什么是美。试想一下,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的心潮澎湃将被某种“一致性”感受所取代,是不是大煞风景?人在爱情、亲情、友情的魔镜中,对各种容貌、形体、心灵的宽容与接纳都出自真心,这不单是对容貌和美的态度,更是对爱的态度——感情中最微妙最独特的地方,莫过于此。试想一下,我们爱上一个不完美的人,难道是因为我们很傻吗?——绝非如此。因为我们懂得识别:在那双不完美的眼睛里,有一双完美的眼睛……我们也因自身的不完美而呈现自我与真实。
而所谓“美丑一致”的虚幻“平等”,并非真的”平等“。美与自由、真实形影不离,只有在不被强制的自由状态中感受美、认识美,美才能呈现其本质。
——写于2021年10月,发表于芦苇个人网站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